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作者:梁允恒
最近,青海省六名厅级干部在省委党校学员宿舍聚餐饮酒并致一名干部死亡一事在网上引发热议。以上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违反工作纪律、顶风违纪的案例,责任人员事后均受到严厉的党政纪处分,有的领导干部甚至还被开除公职。案例中党员干部身处高位,主政一方,难道不知道违反中央八项规定、顶风违纪的严重后果?恐怕不会。之所以“知法犯法”,除了心存侥幸、习惯使然之外,恐怕更多的考量在于借机拉近关系,笼络感情,钻进彼此的核心“圈子”,以图在今后的日子里谋取更多的利益。
比起顶风违纪更可怕的是隐藏在背后的“圈子文化”,值得警惕。“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圈子文化”自古有之,是中国社会特有的一种现象,是一种维护极端私利的价值观。每个人都以个人为圆点,按照阶层、地位、利益、收入、职业、人际关系等不同因素,结成一个又一个错综复杂而又或大或小的圈子,如战友圈、老乡圈、同学圈、朋友圈等等,在不同的圈子里体会着世态人情,交换着信息和利益,维系着感情和交往,寄托着梦想和希望。不同的圈子,高度不同,地位不同,观念不同,利益不同,格局自然也不会相同。民间有民间的圈子,官场也有官场的圈子。
“圈子文化”通常以圈子来界定谁是自己的人、谁不是自己的人来“确定阵线”,以“圈”结网,拉帮结派,搞团团伙伙、山头主义,妄图依靠“圈子”找靠山、拉关系、往上爬,对内“抱团取暖”相互利用,对外“统一阵线”欺瞒组织,纯粹靠利益和权势来维系,具有利益性、依附性、投机性、帮派性和贪婪性的特点,本质上是社会活动庸俗化和交易化的表现,是带有封建色彩的腐朽文化,与党的“五湖四海,任人唯贤”的干部选拔原则相违背,“圈子文化”的存在,严重破坏了党的政治生态,玷污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败坏了党的形象和风气。
一旦官场“圈子文化”盛行,“圈中人”往往沉迷于圈子中,不思干事,不谋发展,只琢磨拉关系、找门路,必将导致党组织纪律松弛,一盘散沙,凝聚力减少,战斗力不强。更会导致党性观念变弱,政治立场不坚定,宗旨意识淡化。还会带来发展不力,怠于政事,不利于国家强盛、民族复兴的大业。更会带来任人唯亲等用人腐败问题,破坏一方政治生态,贻害无穷。
党员干部真是到了该深刻反思“圈子文化”危害性的时候了。网络人脉、编织阡陌交错的关系网,绝非所谓的行政能力,交换资源、互相垫步也不是“立身之道”。相反,这样做背离组织原则,极易陷入圈子文化的巨大漩涡中,离党和人民渐远,离身败名裂渐近。摒弃腐朽“圈子文化”,就要对拉帮结派、搞山头主义、搞团团伙伙等构建“小圈子”行径绝不姑息迁就,找准根源和病灶,让政治生态回归常态。
关键词: